顯示具有 米芝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米芝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Jungsik

2017年12月4日

昨晚試了較傳統的米芝蓮三星韓國菜La Yeon,是日中午就回歸新派韓國菜,地點是位於狎鷗亭的米芝蓮二星,今年亞洲排名25的Jungsik(是主廚林正植的名字,韓文也有「正食」的意思),其實這個名字早已衝出亞州,在紐約開設了分店。友人試過紐約分店的出品感覺不太滿意,就決定回來就主廚親自主理的總店再試,對我來說也正好是跟Mingles比較的好機會。



餐廳裝潢是走典型西式風格,感覺是柔和舒適的。



雖然跟昨晚的銀筷子很相似,但友人指出這並不是紋銀的。


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Mingles

2017年12月2日


開始行程的第一星,是米芝蓮一星新派韓國菜Mingles,這裡也是韓籍美國朋友介給我的店子,在亞洲五十大中冒起得相當快,今年已經是排名16(世界排名89),絕對有一試的理由。這裡接受一個月前以電郵預訂,準時發電郵過去,再付訂金,過程也是相當順利的。


店子位於The Chapel酒店內,由狎鷗亭羅德奧站(Apgujeong Rodeo,而不是狎鷗亭站,大家相距有15分鐘路程的),出來一直往前走就會見到這座酒店(或者對面的Kkanbu Chicken大廈),餐廳就在酒店內。


雖然這裡是西餐廳格局,但這裡畢竟是食韓國菜的,所以餐具還是以筷子匙羹為主。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La Yeon

2017年12月3日


第二天正式跟朋友會合,午餐沒有特地安排星店,就去了馬場洞輕鬆食個烤韓牛,也是個不錯的體驗來的。晚上就開始我會的摘星之旅,打頭陣的是韓國兩家三星店之一,位於新羅酒店的La Yeon(羅宴),上次來首爾有一晚就住在這裡,不過那個時候還未知道有這家餐廳的存在,今次重回舊地,不免是有點期待的,這裡做的是傳統的韓國菜,正好跟昨晚的Mingles比較一下。



餐廳位處23樓,新羅酒店本身座落山上,居高臨下,任何一個房間的景色已經很美,這裡更是高上加高,相信沒有其他地方比這裡更佳吧。


友人指出這是用的是純銀餐具(不是鍍銀),看色澤和重量就知,小弟是對此是外行人,正好藉今次機會好好學習。話說回來,這裡的餐具設計是簡單而精美的。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彭慶記食家

2017年8月9日

 

跑馬地這個小區好餐廳不少,當中當然不少得前年摘下米芝蓮一星的這裡。之前曾經想在沒有訂位的情況下碰碰運氣卻失望而回,所以就趁今次約了幾位同事飯聚這個機會來試試。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文華

2017年6月15日



又到一年一度的生日飯了,一如以往這夜都會留給女友。不過今年有少許不同,因為要找個小弟未去過但又有水準的地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早在幾個月前閒著無事的時候就挑了兩家中菜廳讓女友選來來慶祝生日,最後她選了位於文華東方酒店裡的文華廳,也是少數提供一人前套餐的中菜廳。


訂了八點的位子,來到時也遲了一點,見到餐廳是幾近滿座的,在閒日晚上的中環中心地帶來說是不尋常的,而在座也有不少外籍人士,相信也是慕米芝蓮之名而來吧。



鳥籠式的吊燈也是這裡的特色之一。


這裡的窗口位多數是向中銀大廈那邊,如果要觀賞到維港美景的話記得要選角落那枱。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The Steak House Winebar + Grill

2017年6月11日

 
串燒三兄弟很久沒有一起食過飯了,所以就趁著是大家的生日月就出來聚聚。米芝蓮星級西餐廳還未「插旗」的地方剩下不多,考慮過好友C的口味之後最後決定來這裡,是城中最早獲得米芝蓮星的扒房,也是自己早已想來的地方,早一天才致電訂位,幸好也能夠留到三個位子。

 
這裡地方不小的,不過論裝潢相比起城中有星的西餐廳則是普通了一點。有點意想不到的是星期日的晚上也是那麼旺場(尤其是以這個價位的餐廳而言),窗口位是一早就訂滿了,如果有心來的話記得早點訂個窗口位,這裡的景觀是無敵的。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神楽坂 石かわ

2017年3月24日


自從去年在京都的吉泉食過一餐非常出色的懷石料理後,每次去日本我都會盡量安排一餐和食,原本頭號目標是三星的えさき,但在去年十二月的時候已經得知它將會搬去遙遠的山梨縣,唯有放棄。經過一番考慮之後選擇了位於神樂坂的石かわ,由東京的朋友出手在一月初時候幫忙訂位,雖然也不容易打通但總算成事,在當天更親自帶我們去那裡,實在是相當貼心,我們實在不知如何說感激才好了。


店子位於神樂坂,最直接前往的方法就是坐JR到飯田橋,再沿神樂坂一直行五至十分鐘就到,神樂坂是居酒屋的集中地,是晚是星期五,沿途可以見到不少打工仔在路上集結,飯後回到新宿站更見到他們的「戰漬」,相信每個禮拜這個時間他們就會把日本人引以自豪的公德心抛諸腦後了。


進入店子前先會經過這個小庭園,也是懷石料理店應有的配套。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鮨かねさか

2017年3月23日



在云云的日本菜中,自問對壽司認識最少,因為在香港好的壽司店不多,好的地方收的都是天價,所以今次日本之行無論如何都希望安排到一餐壽司。有名的鮨店都是中外食客的頭號目標,兩家三星店数寄屋橋次郎(壽司之神)和さいと基本上只接受熟客介紹,早多個月安排都未能成事,之後再看其他在Tabelog排名高的星店同樣在剛開放訂位時已經訂滿,最後選了這個地方。雖然現在只是一星店,不過主理人金坂真次來頭也不少。師承於久兵衞,28歲就在這裡自立門戶至今,現在名滿天下的さいと也是出身在這裡,他自己也衝出了日本,在澳門和新加坡開了分店,亦分別奪星,不過對我來說還是想來這裡會會本尊。


店子位於大廈地庫,地方不甚大,基本上就只容納到一排位子,除了金坂師傅之外還有他的徒弟主理的,如果是外國遊客的話多數會是由英文較佳的徒弟招呼,所以訂位時記得指明是由金坂師傅主理,當然一分錢一分貨,由大師傅主理價錢也較貴,未連稅大約是由三萬円起跳。而如果是國外遊客的話是需要透過酒店擔保預訂的,今次小弟訂的酒店沒有這個服務,唯有請東京的朋友出手幫忙,在兩個月前剛開放訂位的時候致電去訂,結果相當順利,而在當天由最初的午餐變為晚餐也沒問題。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近藤

2017年3月25日

 
作為半個天婦羅的粉絲,來得東京又怎能不吃頓好的天婦羅?畢竟東京有不少出色的天婦羅店,今次選了名氣相當大,位於銀座的米芝蓮二星店近藤。請東京的朋友在一月初新年假期後訂三月份的位罝,過程也算得上順利。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今福

2017年3月25日
 

以海外的日本菜來說香港可謂已經相當發達,至少今時今日不用離開香港已經可以嘗到星級的壽司、懷石料理等,而貼地的拉麵更是遍地開花,只是某部份料理還是「偏離原著」,壽司燒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因此近期差不多每次去日本都會包括一餐壽喜燒在行程之內,今次東京之行也不例外,考慮過行程後就選了這家營業時間較晚,而且是米芝蓮一星的今福。


看到這些牛肉就知道沒來錯地方。


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新同樂

2017年2月21日


適逢兄弟週日贏了馬,就決定食餐好的慶祝下。食甚麼就由小弟發辦,突然間腦海浮現了「新同樂」三個字,看過餐牌後價錢合理就決定來這裡了。


很多年前路過它門口時總會幻想裡面會是怎樣的,到今日終於見到了。這裡的裝潢說不上富麗堂皇,但絕對是優雅舒適有餘。除了是沒有海景之外,個人覺得是不比三星的龍景軒失色的。



而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有「卡位」,好讓夫妻情侣舒舒服服地「撐枱腳」的。 

 

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Beefbar

2017年2月7日




是晚跟銀行界明日之星的舊同學飯聚,跟「食慣好野」的他晚飯當然不能馬虎,選了今年剛奪米芝蓮一星,位於中環的Beefbar。選這裡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繼續擴充自己的米芝蓮版圖,第二就是這位舊同學是小弟身邊少數不避牛而且捨得花費在食方面的朋友。


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I M Teppanyaki

2017年1月2日
 

2017當然要繼續發掘美食,月前跟好食友決定以米芝蓮星打響頭炮,目標是剛摘下米芝蓮一星的IM Teppanyaki,也是本地第一家奪得星級推介的鐵板燒,約了莫師傅親自主理,老實說久仰其大名但延至今日才有機會試試他的手勢。



雖然莫師傅說店子不大,但其實也有有兩個房間,大約有廿多個座位的,佈置也甚有格調的,就連洗手間也是精緻企理的。



相信是客人帶來的酒瓶,識貨的都應該知道全都是價值不菲的,由此亦可以反映到客人的級數。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2016米芝蓮回顧



2016年在美食方面可謂豐收的一年,無論在香港、日本和法國都去過不少米芝蓮星級餐廳,在此就來個大點收。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Guy Savoy

2016年7月19日



今次在巴黎逗留的時間不長,而且經濟條件許可,所以就主攻米芝蓮三星的餐廳,晚餐選了L'Arpege,還有一餐午餐要決定。原本想試東京三星法國菜Quintessence師承的L'Astrance,可惜訂不到,熟悉的名字如Pierre、Alain Ducasse也不在考慮之列,因為希望可以試其他大廚的風格。經過一番考慮最後決定來這裡,除了因為這是巴黎十家三星店價位最高的一家之外,地獄廚神Gordan Ramsay也提及過這裡的主廚Guy Savoy是他的啟蒙老師。




餐廳位於法國造幣廠裡,走進這座建築物中已經能感受到那份濃濃都的古典味。在此氛圍下你也不難想像這裡是有dress code的,男生是要穿西裝外套的,如果你不想像小弟一樣在炎炎夏日穿著西裝到處走的話你也可以選擇帶衣服去換的。


優雅的用餐環境,便服跟這樣的環境實在有太大的違和感了。



非常有特色的餐碟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L'Arpège

2016年7月18日




難得有機會來到歐洲的美食之都巴黎(還要不用自費機票),當然要把握機會來造訪各大殿堂級的法國菜,由於時間相當有限,所以最後的選擇可謂殿堂中的殿堂,是連續二十年獲得米芝蓮三星,今年世界排名19的L'Arpège,而主廚Alain Passard最近還拿了終身成就獎,也不得不說厲害,幸好訂位算是相當順利,早個多月在網上預訂很快就已經收到確認,從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期待著這一天的來臨。



雖然之前未去過任何巴黎米芝蓮三星的餐廳,但如果跟巴黎和摩納哥兩家二星的Robuchon相比的話,這裡的裝潢是相對簡單的,不過換個角度看,這也切合大廚不俱一格的特色的,因為很特別的是這裡完全沒有dress code(小弟當日只是Polo Shirt加牛仔褲),在巴黎的三星店來說可謂奇葩。




枱面的擺設相當特別,至少小弟也講不出這是甚麼植物。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Il Pregio

2016年7月3日





在香港以西餐菜系而論,法國菜是比意大利菜發展得成熟得多,在香港高端意大利餐廳數量是遠比不上法國菜,畢竟意菜是相當著重食材的質素的,所以相比起香港,擁有大量高質素本土食材的日本是更有能力開發出高質素的意菜的,所以今次東京之旅正好去見識一下,出發先請教一下KC兄,這家米芝蓮一星的餐廳正是他的推介。
如果是四人以下的話基本上上他們的官網訂位就可以,以訂位難度來說這也是今次東京星店中最簡單直接的一家。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鮨 真

2016年7月3日
 

來到東京,還是要去一去鮨店才成,不過週日營業的星級鮨店不多,在米芝蓮推介中翻了良久才找到這家在西麻布的鮨店,事後翻查才知這裡已經連續八年獲得一星頭銜。訂位方面則請了團友找了酒店協助訂位,也總算是在沒有難度下完成,我們選的是一萬円的お任せ。



有了上次在大阪鮨原正的經驗,小弟明白不是每個師傅都喜歡被拍,所以訂位時已經先表明來意,店方也準許我們拍「幾張」,為免騷擾其他食客所以小弟特意帶了DC仔來拍,而且只拍菜式。不過似乎小弟用大機拍了這張照之後師傅還是被觸怒了。
不過不得不提的是師傅為確保壽司在適當的溫度會用冰水來洗手,單是這份認真已經值得一讚。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Narisawa

2016年7月2日


從KC兄的博客認識Narisawa這個名稱有好幾年了,亦見著這裡的排名越來越高,迄今己經是世界排名第八,超越了很多巴黎殿堂級的食府,一直都希望有機會來見識一下。所以今次有機會來東京無論如何都要包括此站。


這裡不像其他日本餐廳一樣需要透過酒店訂位,只要在網上做個簡單的登記就可。但亦因為這個原因再加上餐廳的知名度,訂位有如搶演唱會門票一樣刺激。這裡每月第一個工作日日本時間十一點(香港時間十點)開放下一個月的訂位,小弟準時十時登入,再輸入資料七月二號的位,但晚飯的熱門時段(七點至八點)己滿,之後極速轉訂六點半,幸好順利留座,但這時只是十時零四分,相信過不了多久就會全數訂滿。在網上留位後再電郵跟餐廳方面跟進就可以了。如果大家有興趣來這裡的話要留意了。
 


 餐廳很多時會在用餐前放上精美的碟子,這裡的設置卻有點特別,是一塊刻有餐廳名字(Narisawa,亦即是主廚的姓氏成澤)的阿加力膠板,而且全程都會以此墊底,經濟得來也精緻企理。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龍景軒

2016年9月4日




到了期待已久的一夜,跟美國來的韓國朋友一起去試米芝蓮評級最高的中菜廳之一,位於四季酒店三星的龍景軒。



舒適的用餐環境,如果人數少一點記得訂窗口位,可以飽覽維港美景。


精緻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