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食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食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三品

2019年1月19日


這幾年間一直想去大棠看看本地的紅葉,到是日終於抽空一行,可惜看到的都已經是淍零的葉子,不免有點敗興。難得來到元朗,當然要發掘一下當地的美食。這裡不只一位朋友跟我提起過,而且賣的是我非常喜歡的燒鳥,那絕對有一試的理由吧。


店子大約有三十個座位左右,以燒鳥店來說是不小了。同樣設有吧枱,不過感覺上用餐的空間比較同類型的店子擠迫。


裝潢是走型格路線,看到頭頂上的燈甚是特別就將其拍下了。


聞說店主也是愛酒之人,所以酒櫃內的選擇也不少,當中更有高價的十四代。


也有不少食客是攜同佳釀來的,這些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


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立体派

2019年1月21日


幾年前拉麵在香港興起後,風頭一直未減,由最初千篇一律的豬骨湯拉麵開始,口味始漸變得多元化,而且也越來越多人氣過江龍如麵屋一燈等。今次來試的過江龍也不是省油的燈,是兩位日本甚具人氣的拉麵師傅合作而開的,因此也引起了前輩的興趣,難得有幸跟他來試,小弟當然奉陪,畢竟拉麵不是小弟的強項,今次也是相當好的學習機會。


論大小已經不算是小店了,也木製的裝潢為主,感覺跟尖沙咀的麵屋一燈有點像,不過那邊明顯寬敞得多,但以拉麵店來說這裡絕對是接受有餘了。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Involtini

2019年1月4日

由於工作關係,好友C的上班時間基本上都是晝夜交替,每兩個月就轉日夜班對調,所以相聚的時間也相對減少了。是晚趁著他轉回夜班之前的小休約了他出來聚聚。跟他飯聚的地點範圍都相當固定了,忘了誰曾經介紹過這個地方了,上網看過餐牌和大廚的來頭相當感興趣而且價錢親民,就不如來試試吧。


餐廳格局比較輕鬆,可能前身是Cafe也不定,至少不會像高級餐廳般拘謹。枱與枱之間的距離很近,聲浪較大是在所難免。


例牌要了有汽水,也沒有深究價錢如何了。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2018年12月24日


已經有太半年沒有寫過食評了,說實在這幾年寫得有點累了,相信只有自己才知道每一評食評背後由食、影到寫花了多少心血在內,也感慨投資的時間和回報不是太成正比,因此決定讓自己休養生息一下,直至最近在一位前輩鼓勵下重新出發,復出第一炮當然是選自己喜歡的項目來寫。適逢聖誕佳節,就跟女友來吃頓天婦羅慶祝吧,至少是大家喜歡而且不用捱貴價,城中不少天婦羅店都已經試過,見食友介紹這家不錯就決定來試試。



甫坐下侍者就問們喝甚麼,吃「熱氣」東西當然來點啤酒才對味,這裡沒有生啤,只有瓶裝的,小弟點的當然是最喜歡的品牌Suntory,瓶裝水不是必需,不想多消費在此的話要熱茶就可以了。

先來的是悅口小食,侍者介紹底部是海贍豆腐來的,上面則鋪了醬油啫喱和蒓菜。蒓菜對香港人來說應該是頗陌生的食材,小弟也只是在兩年前在東京的L’Effervescence接觸過一次,本身無甚味道,只是帶滑滑而爽爽的口感,用來為海膽豆腐作對比則非常匹配。墊底的是海膽豆腐,海膽是完全融入了豆腐之中,估計是自家製的,豆腐本身不算得上很滑,但豆香不俗,反而本身期待的海膽味道不算得很突出。在其之上的是醬油啫喱,相比起醬油的鹹味,個人更感受到鰹魚的味道,不知是不是鰹魚醬油做的,味道跟海膽豆腐是很夾的,唯一問題是份量不足,以致吃到底部就只有豆腐而沒有醬油,失卻了那份好的效果。及後不知是侍者見到小弟的評語後告知大廚還是大廚自己發現,在之後的準備特意提醒助手們要增加醬油啫喱的份量,不管是甚麼原因也好,總算是跟小弟的意見不謀而合。


隨後的還是前菜,擺盤是非常西式但一看就知道是和式的御節料理(即是慶祝新年會食,有各種寓意的料理),中間像卷蛋的是伊達卷,味道也像。上面小小的一碗是漬蘿蔔配柿乾,柿乾甚甜但跟漬蘿蔔一起吃則有點被其蓋過了。漬黑豆香甜,左下方的是八番卷,是用海鰻做成的,質感鬆化,吃起來有點點的牛蒡味,挺有趣的是蛋餅,蛋白和蛋黃之間無論味道和質感都做到兩種層次,而紅色和白色像蟲蟲一樣的東西則是酸酸的,至於有甚麼寓意就沒有深究了。


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Toastable

2018年3月31日

上次來阿姆斯特丹出差的時候,同事找到了這家多士店,吃過早餐感覺是非常不錯,所以今次就在出發去巴黎前帶女友來試試。


店子位於地庫,白色為主的木裝修,加上和藹的陽光射進來,感覺是非常怡人的,午飯時候有不少人光顧的。


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FooDo

2018年3月8日


旺角這個地方食肆雖多,但有質素的可謂寥寥可數,早前見到有介紹這區開了家賣手工意粉的小店,可以說挺新穎的概念而且風評不錯,就決定來試試。


店子位於食肆林立的女人街,這裡是少數需要排隊輪候的店子。七點半左右來到,幸好等了不用半小時就能入座。店子不大,大約有廿多個座位,牆上掛了不少店主的攝影作品,整體感覺也是輕鬆舒適的。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元氣一杯

2018年3月4日

這裡在區內都可以算是相當有資歷的居酒屋,可是就是一直提不起勁去試,直至早前有次路過見到居然有人排隊,這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是日在附近看電影,完場已經不早了,就決定再來碰碰運氣。


以居酒屋來說店子可謂相當不小,且有一定數目的日本人光顧的,所以配置了能操日文的侍者來招呼。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山下

2018年2月19日

不經不覺新年假期已經到了最後一天了,趁明天上班前有點空檔就吃餐好的吧。想起來有超過一年沒有食過鐵板燒了,那就找家新的試試吧。這裡的大名早有所聞,早就有意一試,今天是新春後首天營業,當天才致電訂位,幸好兩點後有位子,這就促成了是次即興的午餐。


甫進內就見到長長弧形的鐵板燒吧枱,氣勢十足。


店中有不少佳釀供應。


餐具的佈置很有高級西餐的風格。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藍山咖啡專門店

2018年1月27日

麵屋一燈吃過午餐後就打算過深水埗走走,坐巴士到深水埗的時候見到這家小小的咖啡店門外居然有人聚集,而且店名叫藍山咖啡專門店,這就吸引了我們的注意,決定來試試。


店子很小,基本上十個座位也不夠,如果求舒適的話這裡未必是你的選擇,但對我來說這種風味才對味。


專業的咖啡機,看起來也有一定的歲月痕跡。


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麵屋一燈

2018年1月27日

雖然拉麵沾麵不是小弟主攻的項目,但也留意到這個在東京的大名登陸本港的消息,以在日本飲食網站的評價不下於摘下米芝蓮星的。十二月左右的時候還在裝修,正至一月份才正式開幕,不過在晚上時份(最早一次是七時左右)路過了數次都說已經售罄。所以今次決定「的起心肝」在午市來碰碰運氣。


兩時多來到還是見到有不短的人龍,但實際等候時間也不是很長,大約半小時就能入內,不過不消一會就已經售罄休息了。


相比起很多拉麵店,這裡可以說是非常寬敞。


有可以見到海景的吧枱。

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Yardbird

2018年1月20日



由新年到現在反反覆覆病了近三星期,飽受氣管敏感困擾所以在飲食上也得十分小心,直至近日情況開始有點好轉才重拾對食的意欲。小弟一向喜歡串燒,所以一直都想來這家超人氣的燒鳥店試試,奈何這裡不接受預訂之餘每次晚飯時候來到都要等上兩小時才有位。最近知道它搬了去新位置,又乘著是日比較早在附近就來碰碰運氣,不過也要等上個多小時,見還未餓而且有行程要商討就決定等等。


每次來都見到這麼墟冚的場面,不過原來這只是餐廳的一部份。


經過走廊見到有紀念品售賣。


外面的只是酒吧區,內裡才是用餐的地方,不過跟酒吧區一樣背景音樂音量很大,就算坐在對面也要提高聲浪對方才能聽得到,不太適合談心。


除了等候的位子外,牆上還有寫了各款雞部位的中英文對照的牌子,還顯示了供應的情況。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Jungsik

2017年12月4日

昨晚試了較傳統的米芝蓮三星韓國菜La Yeon,是日中午就回歸新派韓國菜,地點是位於狎鷗亭的米芝蓮二星,今年亞洲排名25的Jungsik(是主廚林正植的名字,韓文也有「正食」的意思),其實這個名字早已衝出亞州,在紐約開設了分店。友人試過紐約分店的出品感覺不太滿意,就決定回來就主廚親自主理的總店再試,對我來說也正好是跟Mingles比較的好機會。



餐廳裝潢是走典型西式風格,感覺是柔和舒適的。



雖然跟昨晚的銀筷子很相似,但友人指出這並不是紋銀的。


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Club Albergue 1601

2017年12月28日


時代廣場的食通天一向是兵家必爭、汰弱留強之地,所以新進駐都值得注意。今次就跟幾位食友來到跟近期冒起得很快的「穴」系同集團的西餐廳聚聚,看看究竟是龍是蟲。


餐廳內設有酒吧,下班想來喝一杯也可以。



環境寬敞舒適

不是第一次來食通天食飯,不過到今日才知道原來食通天有這樣一個露天的空間,主要是給人客食雪茄之用,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飲酒食雪茄確是一種享受來的。



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Mingles

2017年12月2日


開始行程的第一星,是米芝蓮一星新派韓國菜Mingles,這裡也是韓籍美國朋友介給我的店子,在亞洲五十大中冒起得相當快,今年已經是排名16(世界排名89),絕對有一試的理由。這裡接受一個月前以電郵預訂,準時發電郵過去,再付訂金,過程也是相當順利的。


店子位於The Chapel酒店內,由狎鷗亭羅德奧站(Apgujeong Rodeo,而不是狎鷗亭站,大家相距有15分鐘路程的),出來一直往前走就會見到這座酒店(或者對面的Kkanbu Chicken大廈),餐廳就在酒店內。


雖然這裡是西餐廳格局,但這裡畢竟是食韓國菜的,所以餐具還是以筷子匙羹為主。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Butter Milk

2017年12月2日


坐早上的航班來首爾,來到這邊已經是中午了,不過因為地圖不準的關係花了一番時間才找到旅館,差不多三點了才出發去第一站,除了星店外也沒有特別安排其他行程,所以在往旅館的路上才做功課,見到有韓國人妻介紹這家店子,既然是地膽介紹而且網上似乎甚有人氣就不妨試試。


懶洋羊的望著窗外的人流,也是相當寫意的。
在籃中的蔬果並不是純裝飾的,是實際用來做菜的。


四點半前就已經截龍(及後知道原來自己是尾二,也算有點運),足見其人氣,之後也見到有「同鄉」摸門釘,所以想食就趁早了。


店子小小的,大約只有十個座位左右,所以也最好預上足夠時間等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