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攝影小貼士︰偏光鏡下不一樣的天空

偏光鏡(Polarizer),對很多人來說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其實它也常常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最為人熟識的應該是3D電影的眼鏡,還有電腦螢幕防偷窺的濾鏡。它的特性就是能夠隔絕某個特定方向的光線,從而做到以上提到的功用。

在攝影世界裡,它是風景拍攝的最佳拍擋,它能夠令藍天拍出來更藍,可以消除水面的反光,令你可以在水面清晰拍到水底下的景象,還有一項強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在減少隔著玻璃拍攝時的反光(在特定的角度下效果最顯著),這些全都是軟件不能取代的,以上的功能相信你在搜尋器搜尋偏光鏡的話會有成千上萬的攝影網頁介紹到,在此就不作詳細介紹了。

所以今次為大家介紹的有所不同,是我在飛機上第一次用偏光鏡拍藍天白雲時發現的。
那次為了去台灣重金用了七百大元買了一片超薄的偏光鏡,在飛機上已經急不及待要試試它的威力,結果就拍下了這張照片。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甚麼特別?
再來一張沒有用偏光鏡的讓大家比較一下。




相信大家都發現了,藍色的天空出現了深淺色,而且畫面出現了幻彩,破壞了藍藍的天空,所以我個人覺得在飛機上用偏光鏡拍天空是行不通的(應該是隔了玻璃的關係)。說實在,真的有點失望,因為錯過了就拍不回來的。不過經過今次之後就開始掌握了這個特性了。

在今年去沙巴旅行時,由於是坐下午機,有機會在飛機上看到日落,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難得的拍攝機會吧(我一年之中坐飛機的機會實在不多呢)。

肉眼所見的大概就是這樣吧



不過如果用上了偏光鏡,可以為太陽照到的地方加上彩虹般的色彩,變得獨一無二。





如果大家覺得這個效果好的話,不妨試試,沒有偏光鏡的話,不妨試試隔著你的3D眼鏡、手機貼(防偷窺,從側面看不到的那種)來拍,看能否拍出類似的效果,當然光學質素會及不上用傳統的偏光鏡吧。如果真的對攝影有興趣的,不妨投資一點,買塊圓形偏光鏡(Circular Polarizer,簡稱CPL)來拍攝吧。小口徑的大約二三百元就有交易,希望大家也能拍到滿意的照片!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舌尖上的中國 - 走到美食背後

近期內地其中一個熱門的話題,除了政治和經濟之外,就應該數到中央電視台播放,介紹各地美食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我也是從上海的同事口中得知有這樣的一個節目。基本上這個節目只在內地播放,連內地的視頻網站如土豆、優酷等都限制境外的人士收看。但「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這麼好的視頻當然有有心人下載了再上存到檔案分享網站和youtube,讓我們不致於錯過一套值得一看的紀錄片。

在寫這個blog的時候我還未完全看畢整套七集的節目,但已經急不及待要介紹給大家,節目的質素不是香港那些千篇一律,毫無深度的美食節目可比的。以下是我覺得這套紀錄片值得欣賞的地方。

1. 人性化的拍攝手法
整套節目除了資料性的鏡頭外,大部份時間都是以人作為主軸,主力描寫食物與生活、風俗、文化、歷史等關係。很多時候會從第一身角度拍攝,且有不少有深度和感染力的旁白,增加觀眾的代入感。每集最後都會該集中被攝者拿著自己製成品會心微笑的鏡頭,雖然個人覺得有點做作,但另一邊廂也讓你感受到他們對食物的那份喜悅。

2. 資料性強
節目帶觀眾走遍大江南北,尋找各種尋常百姓的美食,以及食材的採集過程,很多都是平常都市人不會接觸得到的,同時也揭示了不少著名美食的製作方法,當中包含了箇中的化學變化,這都是一般飲食節目接觸不到的知識。


3. 主題分明
食,其實是一個十分廣闊的題材,但「舌尖上的中國」每一集都有其獨立且有特色的主題,充份突顯東方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就好像第三集「轉化的靈感」中介紹了不少把平凡的食材轉化成不同的美食的手法,手法之多是西方望塵莫及的。


4. 精彩的鏡頭和拍攝角度
第一集第一幕就把我們帶到雲南的香格里拉,認識這地方的人都知道有多美,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路看下去,你會慢慢發現不少優美的「風景照」穿插在整集節目之間。而那些食物的特寫鏡頭往往會令你垂涎三尺,亦對自己的攝影技巧有更多的啟發。


剩下來的優點就留待各位發掘了。

這節目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美食背後永遠都包含著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住在城市的我們只需要付出金錢就可以享用到各式各樣的美食,從不會想到小至一顆鹽其實也是得來不易,也因為這個原因往往不懂得尊重和珍惜食物。我希望大家看過這套紀錄片之後,會對食物有一番新的體會。


 










雖然內地人仍對劣質黑心食品戰戰兢兢,但這節目也可算得上是一種調劑吧,因為原來中國大陸還有充滿人情味,能讓人安心享受的美食的。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杭州旅遊小貼士

五月初到上海出差,趁週末就空就到杭州走了趟,這是我第一次到杭州遊覽,所以也碰到了一些問題,就藉此在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有機會到杭州或中國其他地方旅行時可以更順利。

乘高鐵來回上海和杭州(時間大約是50分鐘至1小時不等,視乎中途停站的次數)

1. 買票時需出示身份證明文件。

2. 強烈建議坐一等座位,一程票價只是數十元人民幣之差,但座位的質素就是飛機經濟艙和商務艙的分別。而一等位的還有三腳插座,大家可以把握時間為自己的電話或電腦補充電力。一等座位是在車頭的位置,別走錯方向喔!

商務客位

一等位

二等位

三腳插座


3. 如果是預先訂好了車票的話,最好是在出發前30分鐘到達車站,因為登車閘口會在出發前十五分鐘開放,開車前五分鐘關閉。但別忘了進站前是需要進行「安檢」(安全檢查)的。人多的時候可以花上你十五分鐘,所以最好就是預到一點到站。我自己就是因為算漏了這點令到我趕不上原定的列車。假若你最終真是時間有點緊,而你臉皮夠厚話,可以跟安檢人員說你坐的班次快開了,叫他們讓你先做安檢,這是我親眼所見的,也有點後悔自己沒這樣做。

4. 如果趕不上原定的班次,正常程序是到售票處改車票,但通常在繁忙時間都要等一段長時間才能改車票。其實你可以到售票處查看下班列車有沒有座位,有的話就直接到閘口上車,可以省卻改票的時間。其實你沒票也沒所謂,因為可以上車才補票,當然沒座位的話就得站了。

5. 下午回程(杭州至上海)時如果不想「曬太陽」的話就不要買A和C的座位。

6. 如果你的目的地是中途站的話,就得留意中途站的停車時間大約是一至兩分鐘,即使如上海虹橋這樣的大站也是,所以最好預先做好下車準備(當然列車也有廣播,服務員也會作出提示的)。渴睡的朋友得注意了,否則去了遙遠的地方我可不負責喔!(我上次的那班車是從杭州到天津的)


在杭州遊覽的一些要點

1. 離開杭州火車站到酒店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的士,人龍長得誇張,所以要把握時間去的士站。一出閘直行到盡頭的左面就是了。


2. 在杭州,坐的士比找巴士方便得多,而且價錢不貴,起錶只是11元人民幣,去大部份的地方都是20元左右就夠。如果你在路上等很久,你會有機會遇到有私家車在你的身前停下問你是否需要租車(除了的士外,其他出租車都不是合法的),只要上車前議好價錢就可以,價錢和的士差不多。他們多數都會向你介紹其他服務(從租車到男人需要的服務都有),沒興趣的話就敷衍一下就可以了。而他們為了生意,有時候會給你一些著數,例如那司機送了一包龍井茶給我,不過我最後都沒有再找他了。

3. 除了的士之外,也可以選擇租輛車,讓他們載你到各景點觀光,價錢大約是半天80元,一天150元,好處是時間比較有彈性,也不用每次都要找的士,還會介紹一下各景點的歷史由來。酒店通常跟那些司機有聯繫,在辦理入住手續時他們會向你推介租車服務,但價錢會比剛才提及的貴,所以可以嘗試跟他們還一下價。(不過畢竟他們也要從中抽水的)

4. 在杭州自由行的話,最好拿一份地圖,除了可以在酒店拿得到的話,就有一些旅遊服務站可以拿得到,其中一個是在清河坊往湖的路上。

5. 在西湖遊覽有時間的話不妨租船到湖中的島遊覽,但船的收費有平有貴,貴的可以貴到百多元一程,但有些是平到四五十元就可以,大家不妨找一找。

6. 如果想一嘗杭州地道小食的話,可以選擇到清河坊,這裡有條小巷是賣各式各樣的小食的。

7. 個人覺得西湖比較有「睇頭」的景點是那個巨大音樂噴泉,算是相當壯觀,而且食肆大多臨立在它所在的酒吧街,所以不妨把晚中的節目安排在這邊。地圖的位置是西湖的西北方。


希望以上的心得能幫到初次去杭州的朋友,最後送上小弟在西湖拍的照片,先感受一下西湖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0979019797037.482582.717792036&type=3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0984109347037.483066.717792036&type=3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攝影小貼士︰會變形的相機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相機的鏡頭並不是完全真實地反映你看見的事物。換句話說,你眼看到的和拍出來的相片是有分別的,其中一個分別就是鏡頭的變型效果。

跟大家分享這個的原因是緣自同事的一句說話,她說我的相機在Annual Party拍出來的照片比公司相機拍出來的好看,我心想不可能吧,我用的是Canon S95,而公司用的是S100,性能無論如何都比我的優勝。所以我就追問一句在甚麼方面較好,她一句便道出了癥結所在,就是「公司機影出來的人面很圓」,那我就知道發生甚麼了。

那究竟是發生甚麼事呢?事實上S100比S95好是無錯的,只是大家忽略了一件事,S100最廣角端的焦距是24mm而S95是28mm。在相機的世界裡,基本上等效焦距越短,視角就越廣闊(有例外的但不會在此詳談),在隨身相機的發展中,廣角焦距從28mm減少至24mm是一個大進化,這意味道我們可以在同一個位置看得更多的東西,大大有利於風景拍攝,可以拍出氣勢更磅礡的相片。

凡事有利必有弊,雖然新一代的隨身相機的視角比以前的更廣闊,但隨之而來的「變形」問題也會比之前嚴重,這是絕大部份購買隨身相機的用家不會留意的,因為會買隨身相機的人多是攝影的初哥。可是,這個被忽略的問題卻會大大影響拍出來的效果,大家看看下圖就會明白了。


上圖原本是直線的方格,在中心的部份都被扭曲了,學術上這個現象叫「桶狀變形」,通常都是在廣角鏡中出現,而且大多數時間視角越廣闊,變形便越明顯。高質素的廣角鏡頭會針對此點作出光學修正,但請不要妄想這會在廉價的隨身相機中出現。而因為這個問題,大家只要想象一下把自己的臉放在那些方格上會出現甚麼效果,就會明白為甚麼自己的臉會變得圓圓的。另外一點就是因為視角拓闊的關係,拍半身甚至大頭照時要把相機靠得更近被攝者才成,這也會把「桶狀變形」的問題放大。另外一個原因是廣角鏡本身的特性,會把距離感加強,亦即是說較接近自己的部份放大,同時間縮少遠離自己的部份。而相機越接近被攝者這個效果就越強烈。大家只要看看以下相片下方邊那紅藍的磁鐵就會明白了。

實際大小(離遠時拍的)


靠近時大家會見到磁鐵被放得很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只要善用相機的性能則可,就是用相機的變焦功能來拍大頭照,而不是用人肉變焦,把自己移近被拍者。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減少鏡頭在廣角端出現的「桶狀變形」,二是可以減少廣角變形帶來的影響。

其實只要善用鏡頭的變形,是可以增強拍攝的效果,最佳的例子就是少女們的自拍吧,她們善歡從高角度自拍,利用廣角鏡頭的特性,把遠距離的物件縮小(這就是所謂的透視感了),從而把自己拍得下巴尖尖的,大家看以下例子就明白了。在鏡頭之下,詹SIR也可以變成下巴尖尖的「美女」!


再給大家一個小貼士,如果拍全身照時把上身放上畫面中間,把腿向畫面的兩角擺放,可以把腿拉得長一點,大家不妨試試。

鏡頭的變形其實是很好玩的,最後為大家送上變了大胖子的可愛詹SIR吧!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攝影小貼士︰Canon的白平衡

每部相機都有其特性,再好的相機也有其弱點所在,所以要用自己的相機拍出自己心中所想的照片,最重要的是掌握自己相機的特性。

色溫主宰著整張相片的色調,相信大部份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大部份時間都是用相機預設的白平衡來拍攝,大部份時間(尤其是大白天時)都能夠反映場景真實的色彩。但遇上了某些場景,會令到相機錯誤偵測,出現偏色的情況出現。

作為Canon用家,我會分享兩個Canon相機出現出現的白平衡問題和調整的方法。要作出調整,大前題是相機不可以在全自動模式,至少要是Program (P)模式才可。

1. 在大片綠色的環境中,拍出來的綠色會很淡

自動白平衡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相機的白平衡調整至「陰天」模式


調整之後的效果,整體感覺會偏青一點,較為鮮艷。




2. 在室內拍(尤其是黃光燈的下的物件會偏黃),你可以見到白色的碟子也黃了


自動白平衡


這個是很多Sales會告訴你不要買canon相機(主要係DC和Prosumer)的其中一個原因,但只要你懂得把白平衡調整至「鎢絲燈」模式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調整後大概就是這樣,白色、綠色還原得更好。



記得離開室內時把白平衡還原至自動模式,否則下次在白天下拍出來的東西就會完全偏藍。

當你掌握好不同的白平衡之後,你就可以拍出自己心目中的色調。不同的色調,感覺可以完全不同。最後可以看看以下的例子。



如果真的在拍攝時沒有把白平衡設正好,那就是否等於「無得救」?也不是,只要有Photoshop,花點時間就可以改正過來,下次跟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