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主要都是跟大家分享美食為主,今次就換個題目,談談唱歌。
相信各位閒時都會和三五知己去卡拉OK消遣,但不知大家出入時有沒有聽到別人唱高音時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地「嗌歌」,有時候聽到都替他們辛苦。當然,他們想這樣唱是他們的自己的選擇,但他們可能沒有想過這是有後遺症的,就是「傷聲」,強如某新晉女歌手也因為長期嘶吼而導致聲帶結繭,歌唱生涯分分鐘就此斷送。我想說的是,其實只要方法正確的話,絕大部份的廣東歌是可以健康輕鬆地唱到的。
進入正題之前,先跟大家解構一下發聲的原理(我不是專家,只是透過閱讀其他資料去學和練,但只是有個初步的概念就已經足夠)。聲音是透過喉嚨內的兩片薄膜(大家去搜尋一下聲帶的圖片,白色的兩片薄膜就是),亦即是聲帶震動產生的。聲音的高低是取決於聲帶震動的頻率,這是受先天聲帶的長度和厚薄影響的,聲帶薄的人會較容易唱到高音,但同時低音會比較薄,反之亦然。
正確的發聲應該是在喉頭穩定的狀態下把聲帶合上,氣流磨擦聲帶產生震動而發出聲音,唱高音時需要聲帶肌肉去支持聲帶閉合,否則聲帶會被吹開,形成氣聲(亦都是真正的假聲)。簡單來說唱得多高,高音有多厚除了受先天聲帶條件影響外,最重要的還是聲帶肌肉的力量,換句說話來講,唱歌跟長跑一樣,是需要長時間鍛鍊的,只是鍛鍊的肌肉不同而已。而香港大部份新生代的歌手很多時都是都沒有經過鍛鍊,只靠先天的聲帶條件去唱歌,所以音域和力量都是非常有限,因而局限了歌路,慷慨激昂的歌永無他們的份兒。唱高音全都是靠「假音」(正確來說是很多時是很薄的混聲),全無力量可言。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唱不到林子祥、beyond的歌,也因為這樣林子祥的高音到現在仍是受廣大的尊重,我不是說他們不厲害,但那其實只是先天條件加正確發聲再加練習的成果,有心練習的話,大部份人都是可以唱得到的。
說了那麼久,也該是時候談談甚麼才是正確的概念,因為眼見大部人對唱歌都有各式各樣的謬誤,而且抱著這些謬誤去練習不但沒有進步,分分鐘會對聲帶做成傷害。
1. 要唱高音,首要的不是「練氣」,如何用丹田發聲。很多人唱高音時不夠氣的原因不是因為唱高音需要比平時更多的氣,而是因為唱高音時聲帶肌肉力量不足夠令到聲帶閉合,出現漏氣的情況,同樣的氣量能支持的時間會少很多,而且會出現氣聲的情況。不知真正原因的人會去練氣量,唱高音時會用更多的氣流去衝擊聲帶,事實上會為聲帶帶來很大的傷害,相信開首那位新晉女歌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以不正確的方法「嗌歌」而導致聲帶受損。其實如果發聲方法正確,高音和低音需要的氣量是一樣的,「氣」不是沒有用,基本上是可以令你唱更長的長音,以及增強音量(說的是不用咪唱歌劇的那種音量)。方法正確的話,絕大部份的廣東歌根本是不用練氣就可以唱到的。
2. 對唱歌稍有研究的可能會提到一樣東西,就是控制「共鳴」,簡單來說有共鳴的聲音聽起來會比較圓滑,有質感,極致的共鳴感可以在古典歌劇中的感受到,那種聲音的迴響十分好聽,共鳴也是音量的其中一個主要來源,透過把聲帶發出來的音波在身體內各個部份(包括口腔、鼻腔等)迴響,音量就得以放大,懂得正確地使用共鳴的話,無論說話、唱歌都可以更省力、而出來的聲線的質量都會更好。
男生來說,共鳴可以分為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低音時的共鳴位置是胸腔,所以唱低音時你把手放在胸骨的位置是可以感受到震動的。隨著唱的音調提高,胸腔共鳴會慢慢減少,隨之而來共鳴會在口腔和鼻腔等產生。網上有「學說」說在唱高音時加入胸腔共鳴的話可以加強力量和厚度,但在我練習的時間發現怎樣都不可能在高音區時令胸腔產生共鳴的震動,不過這不代表自己聲音的厚度沒有增加。隨著聲帶的力量增加,能發出來的聲線就會更有力量,反而真正主宰聲音厚度的是咬字和口型。你不會看到大聲叫喊的人的嘴巴是小小的,就是這個道理。
要練高音的是無捷徑的,只有不斷練習才會有進步,以下是幾個練習的要點。
1. 技巧上,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喉頭穩定(這是針對男生來說,不知女生的情況會是怎樣),亦即是說無論唱高音低音,喉核都不會向上或向下移動,喉嚨是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因為上面提過唱高音需要的是聲帶肌肉的力量來把聲帶閉合,但當聲帶力量不足的時候,人就會很自然把喉嚨收緊以達致相同的效果,這個時候喉核會上移,亦因為這樣聲音會變得高而尖,聽起來就像「假音」一樣,因為跟平時說話時的發聲狀態不一樣。如果以這樣的發聲方法唱高音,永遠都不會有「真聲」的厚度和力度,聲音會出現明顯的斷層(即是由低音至高音不能以一致的音量和厚度過渡。古典聲樂所講的「聲區統一」就是在任何音高都應保持一致的力量和厚度,否則也不能在不用咪的情況下把聲音傳遍整個歌劇院)。而且這樣的發聲方法是不健康的,所以很多人唱得不久就會出現疲勞、聲沙的情況。長此下去會出現永久的勞損。
要避免這個情況,就要從頭做起,首先就是要放鬆喉嚨,嘗試在這個狀態下去唱高音,最初得出來的都是很薄和沒有力量的聲線(對一般只用說話聲線唱歌的人來說是一把新的聲音),但你會發現以這樣的聲線來唱唱得久都不會累。遇上需要高音有力量時不要勉強嗌出來,這樣話你分分鐘會未唱完那首歌就可以「收工」,斷送餘下的唱K時間。之後就要在這個狀態下摸索自己的極限,你可以在放鬆的情況的下用一般的音量發出「呀」聲(「呀」/「哦」是比其他韻母更易發聲),到需要喉嚨收緊前的那個位置就是自己的極限。找到這個極限之後就找差不多音高的歌(或者那一小節)來練(正統學聲樂的會直接練不同的韻母的發聲,進度快但真的很悶,試想像每天幾個小時就這樣「咦咦哦哦」,不悶死才怪。練自己喜歡的歌就有趣味得多),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可以以較大的音量發同樣的音,雖然聲線還是會比較尖,但這是好現象,繼續下去的話最終你的聲線會變得有力量和厚度。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挑戰更高的音,不斷重覆這個過程的話你的音域就會慢慢拉闊。在練習的時候要時刻留意自己的喉核有沒有上移,喉嚨有沒有拉緊,一旦出現拉緊的情況就要停止,在掌握正確方法之前切忌大力用氣衝擊喉嚨以求唱得更高,否則有機會出現喉嚨刺痛的情況,很容易受傷。練習的時間出現疲勞是正常的,疲勞時你大約會感受到聲音的質素會下降,有點嘶啞,在這個時候最好停下來休息一下,但如果方法正確的話即使在這樣的狀態下也不會完全失去聲線。情況就像跑得久會累一樣,不過習慣後再以相同的速度跑同樣的距離就會慢慢變得不累。
2. 另外一個技巧要點是咬字 ,這是很多人忽略的東西。其中一個好例子就是唱歌劇的男女高音,他們很多時都會O著嘴來唱歌的,嘴型很誇張,不甚好看。但其實是有目的的,因為這樣能增強共鳴、放大聲線,令聲線更圓滑之餘,更可以幫助喉嚨放鬆,喉核不會輕易上升。當然,唱流行歌的話就不需要做得那麼誇張,但更咬字清晰是絕對有助發聲,所以只要細心留意懂得唱高音的歌手,像優客李林的林志炫,他是十分著重咬字的口型的,這也解釋了為何他的高音這麼優美。所以我的個人的建議是嘗試在唱歌時放鬆下巴、唱得字正腔圓一點,也想想如何增大口腔的空間(例如抬高上顎,把聲音向上顎推),這都有助你唱得更輕鬆。
3. 心態上,勇於挑戰極限,正如之前所說,唱歌就如跑步一樣,如果你覺得自己只能跑那麼多、唱那麼高,永遠停留在自己的comfort zone的話,是永遠都不會有進步的。唱歌如是,做人何嘗不是?
這情況就如大部份的香港歌手一樣,音域狹窄,遠遠未到自己的極限,而且在這麼窄的音域之下唱現場仍然可以出現走音的情況。所以我真不明白為何有女子組合可以唱歌了十年,走音走足十年(對不起,她們大部份的歌我都可以原調唱得到,因為太易唱),但可以紅足十年,聽眾們可以要求多一點嗎?聽眾沒有要求,又如何能迫使歌手進步呢?結果造成現時本地樂壇的歌路狹隘,只得大眾不用練習就可以唱到的K歌,大眾長期暴露在低質素旳音樂中,慢慢就變得沒有要求,也形成了這個惡性循環。
當然,大家可能質疑我以上的方法可能也是謬誤,所以我也發享一下自己的小小練習成果。
其實自己一直都喜歡在家中練唱,還記得幾年前連唱beyond的海闊天空、光輝歲月的副歌都不能有力量地唱出,只要一唱那些需要力量的歌不到一首就會掛掉,因為我不想氣若游絲地演繹海闊天空的感覺吧。那時候最高音大約是周杰倫黑色幽默最高音的那個位置吧。反正就是一般人達到音高吧,不過幸好的是那個時候自己已經摸索到唱「假音」的正確方法,能夠放鬆喉嚨唱出,也為日後的練習奠下了基石。
在年初的時候在網絡上聽到一首很喜歡的歌,就從那時開始加強訓練,到現在,自己有把握能達到的最高音是High F#(我是不太懂樂理的,但網上有很多歌手高音集合的視頻,所以我大約知道自己能唱到那裡。在K房裡可以到high G,不過音色上就打不少的折扣,所以就不計算在內了),即是以下影片第五個key的音高了。我知道還有很多隱世高手唱得比我更高更好。
達到這個音高之後,基本上在此之下的就變得輕鬆點了,可以唱得到的歌更多,難度較高的(最高到High C、High D)有楊培安的「我相信」、張雨生的「我期待」、林志祥的歌等等,至少能以它們需要的力量唱出,也能唱到更多女生的歌曲。最重要的還是耐力比以前更好,唱完那些高難度的歌也不會累得失聲,但當然音質仍會打點折扣。對上一次去唱K唱了差不多七個小時(有一半時間以上都在唱)也沒有掛掉。練到這個地方總算是有點成績了。
當然,學無止境,我的練習也不會就此停下來,以下是我自己的練習方向︰
1. 首要的還是繼續擴展我的音域,因為只要再高半個key(High G),我就可以征服到我最終想征服的歌,Steelheart的「She's gone」,張雨生的「玫瑰的名字」等等,而唱較低的音時亦能更游刃有餘。
2. 另外的就是音色,雖然達到了這樣的音高和力量,但聲音聽起來還是單薄一點,尤其是韻母是「i」或「u」的字,所以希望可以練到聲音更厚更實,感覺更man。以前的我希望能以女生的音色去唱女生的歌,但我現在更想以男生的音色去完成,這是我所追求的極致音色,也是我練習對象所擁有的。
3. 最後的是聲音的控制力,現在的高音還需要以較大的音量唱出,但其實愈練下來,是可以以較低的音量發出高樣的音高而同時能夠保持一定的厚度(這也代表聲帶能完全閉合,是很高層次的技巧),也只有能在這樣的狀態下發出高音,聲音的質量才是最好的。其中一個最好的例子是林志炫,雖然他的音高不是最高、聲線不是十分厚,但他對聲音的控制力卻是無出其右,他對尾音的處理是少有人能匹敵的。這樣能令歌曲的演繹顯得更細膩和優美。
很多人可能會說,有需要唱那麼高嗎?我的想法是,更寬廣的音域、更有力量的聲線能令歌曲的演繹有更多的變化。說實在,我覺得香港樂壇的曲風很多時候是受制於歌手的技巧。相比起內地和台灣,香港真真正正能唱的人實在太少了,所謂「能唱」的多數都是擁有優厚天賦本錢的人,而歌曲的創作很多時是遷就歌手和大眾歌唱能力,大部份是容易上口、沒有內涵的口水歌。相反,海峽兩岸地方的創作就沒有這麼大的限制,以我在網上所見,聽眾更願意去研究和練習,嘗試駕馭高難度的歌曲。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歌唱技巧薪火相傳下去。令我們還有機會欣賞到不同類型的歌曲。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幫到大家突破自己的樽頸,唱得更好,Happy Singing~!
獲益良多,多謝哂。動力火車,beyond我以前全部嗌到,但喉嚨真係唔舒服。你唱死了都要愛第五Key已經好勁!我原Key都嗌唔到、嗌到想死。你練嘅方法係正確,要控制喉嚨高低,放鬆唱。哩兩星期不段找方法,總結同你講嘅差唔多,但想放鬆喉嚨唱高音都係喉嚨上上落落。你講練音域方法俾我好清晰方向,多謝!仲有,she's gone 我勁中意。希望你早日練到!
回覆刪除其實大大的最高音應該是在高音fa,#fa可能就是換聲區了,或是大大可以試著唱看看煎熬,幾個最高音就是高音#fa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