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2日
逾半世紀的楓林小館將在月底光榮結業了,所以是晚就趁KC在此設局來趕撘尾班車。
古色古香的裝潢
要數到這裡的名物,紅燒乳鴿可謂其中之一,雖說是乳鴿但論大小巳經不算是真正的「乳鴿」了,鴿是原隻上的,食味當然跟切開了的不可同日而語,現今世代說是紅燒其實也是炸的,但不得不讚的是其火候控制得很好,真的做到皮脆肉嫩,鴿腿鴿頸肉固然嫩滑,就算背部較厚的肉質亦熟得來不老,而那邊的肉肉味也是最濃郁的,整體來說是相當出色的,亦不愧為城中最佳乳鴿之一。
金錢蟹盒是經典的手工菜式,其靈魂就正於夾在麵包中的蟹肉和一塊薄薄的冰肉,前者提供鮮甜的味道而後者則帶來難以替代的香味,底面則以麵包夾著來炸,炸得酥化輕盈,三者加起來絕對是個「無得輸」的組合,當然同時間也是邪惡至極的,所以就算多美味也只敢吃一件呢。
接下來的是椒鹽中蝦,也是這裡出名的菜式,蝦泡過油之後基本上是可以連殼食的,先吃蝦頭部份,連殼連當中的蝦膏一併吃,甘香味美。蝦身部份肉質依然鮮爽,火候到家,不要忽略的還有表面的椒鹽,跟蝦肉和炸脆的殼是天仙配,由於要留力應付之後的菜式,所以淺嚐一隻就好了。
三鮮炒牛骨髓,西餐的烤焗牛骨髓食過不下一次,但中式的倒是首次,吃起來口感嫩滑,本身帶點羶香但沒有特別的味道,味道主要是來自蠔皇三鮮,味道充足所以骨髓吃起來不會太單調,不過個人覺得那陣羶香不是太討好,還是西式充滿油香的牛骨髓較合我口味。
豆豉雞,不用我介紹都知是甚麼來的吧,雞件甚嫩的,豆豉味不算很濃,反而帶點甜味,相比起其他經典菜式它只是配角而已。
琵琶豆腐是另一道煎炸類菜式,做法相當簡單,就是把蝦膠塗在豆腐上面再去炸,鮮甜的蝦膠固然有畫龍點睛之用,但菜式重點還是落在豆腐上面,跟平時釀豆腐所用的滑豆腐有所不同,這個豆腐的質感不算很滑,而且有點鬆散,但豆香就濃得多,加上炸得微脆的表面,是另一種美味來的。
酥炸鮮奶是傳統的順德菜,能吃到的地方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好的卻不太多。坊間不少地方都未必用上直正的鮮奶去炸,而這裡卻堅持以貨真價實的鮮奶來做,脆皮做得酥脆是意料之中的,而最難控制的莫過於火候,這裡是剛好做到半凝固狀態的,味道微甜中隱透奶香,口感滑溜之極,跟脆皮形成完美旳對比,其水準是不容置疑的。
上湯浸豆苗,是晚的菜式以煎炸為主,也真的需要些菜蔬來平衡一下,豆苗是貴價的菜蔬,但份量是絕不欺場的,雖然上湯的味道不算得上濃厚,不過至少豆苗經過浸煮後仍然保持鮮嫩,不消一會就被全部幹掉了,看來大家都相當重視飲食均衡呢。
荔芋香酥鴨也不是十分罕有的菜式,不過各處做出來的效果可以很參差。而這裡的不用說的自然是高水準的,芋蓉幼滑味濃之餘更完美地黏合在底層的鴨肉上,表面則炸至酥脆,口感方面是層次感十足的。很多地方的荔芋香酥鴨的「鴨」都是偏弱的(即是只以芋蓉為主),這裡可以見到鴨肉有相當厚度,跟芋蓉平衡得很好,可謂示範之作。
單尾是鴻圖窩麵,其實即是小時候飲宴未開始時會食到的蟹肉伊麵,有很多年沒有食過了,材料就是十分簡單的蟹肉,上湯和伊麵了,蟹肉甚是大粒,湯底清甜,麵質十分彈牙,經KC介紹才知道原來麵質如何就取決於放湯的一刻,之後如何再浸都不會再腍了,這裡煮出來的麵質絕對是理想的,能嘗到回憶中的味道是值得感動的,也是一個完美的終結。
這裡月底就會結業了,所以也很難推介朋友來食,但至少能在此之前記錄一下這份逾半世紀的味道是如何,也是自己飲食之路上重要的一頁來的。
是晚食友們都相當熱情,知道小弟將往關西一遊就提供了不少寶貴的意見,而KC兄更以好書相贈,衷心感激!
地址︰大圍村南道45-47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