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I M Teppanyaki

2017年1月2日
 

2017當然要繼續發掘美食,月前跟好食友決定以米芝蓮星打響頭炮,目標是剛摘下米芝蓮一星的IM Teppanyaki,也是本地第一家奪得星級推介的鐵板燒,約了莫師傅親自主理,老實說久仰其大名但延至今日才有機會試試他的手勢。



雖然莫師傅說店子不大,但其實也有有兩個房間,大約有廿多個座位的,佈置也甚有格調的,就連洗手間也是精緻企理的。



相信是客人帶來的酒瓶,識貨的都應該知道全都是價值不菲的,由此亦可以反映到客人的級數。




這裡也有清酒供應的,最熟悉的還是小弟飲過數次的黑龍。



先來的是兩款刺身,分別是赤貝和拖羅,赤貝清甜爽口,鮮度相當不錯,跟在晚上吃過築地山貴的赤貝壽司有很大的對比。另外的是厚切拖羅,入口豐腴得來帶點油香,以紫蘇花的清香來做平衡是個聰明的組合,唯一有點可惜的是兩件拖羅都有些筋,美中不足,還是專心期待鐵板燒好了。



先來的是常客車海老,送上來讓師傅燒的時候已經去了殻,蝦膏也均勻地塗在蝦身上了。



功架十足的莫師傅。



先不說味道,擺盤是相當精緻的,這也是莫師傅主理才有的規格(其他師傅都只是放在客人前面的長碟上)。而這個蝦更是「有姿勢、有實際」的,蝦肉新鮮爽口且保留到溏心的口味,是完美的火候。配的是牛油蒜蓉醬油汁,味道調校得剛剛好,不會喧賓奪主,加點檸檬汁就更能帶出蝦肉的鮮美。至於蝦頭方面同樣不能錯過,師傅會在席前把多餘的部份除去,好讓你吃得到當中的甘香豐膄的蝦膏,上面放了些冰菜,令賣相更可觀之餘亦起了緩衝的作用,毫無疑問是高水準的演繹。



魚類主菜是甘鯛魚,煎這個則需要用上平底鍋,因為要把魚皮連魚鱗炸脆所以要加入不少的油,之後就把連魚皮那邊放在平底鍋上煎。時間拿捏得剛好,煎出來的魚肉極之嫩滑,不過更出色的是連鱗的魚皮煎得酥脆,單是這樣已經營造出口感上的對比,配以加了香草和紫蘇花的南瓜忌廉汁,微微的甜香再加上清香,是很好的點綴。這樣處理的甘鯛魚吃過好幾次,但就以這裡的做得最出色,鐵板燒能有此表現,也實在令其他地方望塵莫及的。



之後是幾款烤野菜作間場,分別有南瓜、蓮藕和露筍,全都是煎至微焦而又保留到箇中水份的,簡單中見水準。



食鐵板燒又怎才得牛肉的份兒,午市套餐供應的是薄切美國牛肉。要了Medium rare的,對薄切牛肉來說是不易拿揑的,稍不留神就會過火。只見莫師傅把牛肉放在鐵板上略煎,再卷上炸蒜和蒽花,整個過程猶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出來的火候是剛好的,軟嫩得有種入口即化的感覺,既有牛肉的甘香也有不俗的脂香(當然及不上和牛吧),炸蒜和蔥花恰如其份的作出點綴,同樣是相當不錯的。



很多人慕名而來就是想一睹莫師傅炒飯的風采,他做蛋花的手法是自成一格的,做出來的蛋花相當幼細。
這裡做的鐵板炒飯也相當有特色,是生薑白飯魚炒飯,絕對照顧到不吃牛的人客。炒飯炒得乾身,入口帶點薑的辛勁,白飯魚仔雖小但也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香味和感上的變化。雖然這個風格未必人人接受到,但對我來說是討好的。



麵豉湯也絕不馬虎,加入了蜆和菇菌令味道更為豐富。
漬物方面除了常見的蘿蔔和牛蒡外,還有少見的葫蘆瓜,還有小弟最愛的蕎頭呢。



最後還有炒椰菜和芽菜。



可以選擇餐飲或雪糕,我們的選擇都是雪糕,其實小弟的選擇是忘了拍照的芝麻雪糕,不過好食友的抹茶雪糕更有可觀性,因為中間夾雜著紅豆,是坊間不常見的款式,至於味道如何就只問她才知道了。
 

請得莫師傅出山當然不便宜,不過以他親切的態度,純熟的技藝和菜式的創意等等都是值回票價的,這些在鐵板燒這場廚藝表演中是絕對不能取巧的。這一餐也是小弟迄今吃過最滿意的鐵板燒,懂得欣賞的自然會明白為何這裡會值一顆米芝蓮星。很開心2017在食方面有個好開始,希望今年繼續有食神吧!

地址︰大坑銅鑼灣道134號地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