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工作繁忙,每年這個時間都會請半天假跟好友C食生日飯,「追星」追了好幾年,本地的米芝蓮二星、三星西餐也試過不少,要從米芝蓮星級餐廳中挑選一家適合他口味的餐廳也不是易事(有看開小弟網誌的朋友就應該明白),幸好也不是完全沒有選擇的,這家位於Ritz Carlton酒店的意大利餐廳一直都是我的目標之一,初開張時坊間評價一般,直新主廚Chef Pino上任後火速奪星,自然有它的理由。看過餐牌見到有合好友C口味的菜式,就決定來會它一會。
同場加映,新張的超高端魚子醬吧Almas Caviar Bar
訂座時特地指明要窗口位,位於102樓居高臨下的景觀是無敵的,角度也比同層的天龍軒更佳,晚上來的話就更佳,相信香港也能有地方能與此匹敵。
環境這一欄是高分數的。
已經不用重覆我們例牌會要sparkling water,同一支St Pallegrino,這裡的收費是115元一支,果然是六星級的價錢,應該是全城最貴的話,不要忘記把它算在預算之內呢。
麵包方面相信是自家搓製的,吃過不少星店的麵包,不是說這裡的不好,只是不太有深刻的印象,但平心而論覺得香草芝士薄餅是做得不錯的。
食意菜很多時都會用橄欖油來配麵包,這裡也不例外,好友C一試就知這裡的是上品,有一股恰到好處的清香(太重也不是人人受得了),也是迄今食過的橄欖油中數一數二好的。
前菜部份選了Sea tiramisu - cereal on red prawn carpaccio, seared scallop and parsley cream。菜式名字特別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送上來時隱然聞到海洋的味道,生紅蝦薄片的鮮美程度是不容置疑的,上面放了一顆煎帶子,不過說實在不太感受到它是煎過的,雖然總算是鮮甜嫩滑的,但如果是煎得透一點的話跟紅蝦的對比就更大。既然帶子稍為失色一點的話,重點就自然落在後面那團芹菜忌廉中,口感輕如無物,其淡香正好襯托出紅蝦的鮮美,在其之下還有脆脆的穀粒,正好補足了兩者口感上的不足,無論味道和口感都層次感十足,彌補了不少分數。最後不得不提的當然還有那片薄得透光的炸紅蝦片,不算得上脆但味道真的很「屈機」。
好友C則選了Chef Pino's beef Carpaccio,冠以大廚名字的菜式當然有獨特之處,雖然都稱為Carpaccio,但這道菜卻用上厚切牛肉來做,肉嫩而味濃,跟平時吃到完全沒有肉味的生牛肉是壓根兒兩回事,而調味也是重要的一環,這裡用上芝士、火箭菜、開心果碎(估計是),來為鮮濃的牛肉味作點綴,也是非常合理的選擇。菜式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只是作為大廚的招牌菜,侍者也沒有介紹導賞一下,是不是每人都能領會大廚的意念和配撘?
澱粉質菜式則要了Homemade fusilli, chicken sauce and provolone cheese,每逢食意菜,自家製的澱粉質菜式往往是備受注目的一環,有名氣的店子如Bombana及同系的CIAK - in the Kitchen、Jamie's Italian等都是出色的例子,至於螺絲粉Fusilli的話,前年在澳門的Don Alfonso 1890的還是記憶猶新,至於這裡的又如何呢?跟Don Alfonson的重澱粉質的Al Dente感覺不同,這裡的是走煙韌路線的,而且可以看得出是人手扭製的,也可以在口感中反映出來,同樣出色。配的是簡單的雞肉醬,以刴碎的雞肉和蕃茄混合而成,兩者的味道不算重,整體的平衡做得不錯,一點點芝士和辣味則是錦上添花,簡單而有水準。
好友C選的則是Porcini pappardelle with cauliflower and breadcrumb,還記得他對以椰菜花打成的醬汁是讚不絕口的。
主菜方面,由於好友C不吃海鮮,所以肉類的主菜就留了給他,自己就要了Turbot steak in "Ink Milanese" with seafood and lemon emulsion,主要原因是對另外一道魚吞拿魚菜式興趣不大,不過一送上來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又是這個賣相?」,今年在Akrame的生日飯,去年在馬賽的Une Table, au Sud吃的多寶魚都是這個樣子的,只是黑色部份所用的材料不同。這裡用的是墨汁麵包糠,香口得來亦營造到口感上的對比,其他海鮮如蜆、紅蝦、青口等都是有新鮮且有質素的,青口細嫩而蜆肉餘韻極之甜美,紅蝦就更加不用說了,而墊底的檸檬海鮮湯海鮮味不太濃,味道以檸檬的酸味及牛油味為主,但就足以則貫穿整道菜式,為魚味不重的多寶魚增味外,亦帶出各款海鮮的鮮美,是出色的演繹。
這應該是餐牌上唯一適合好友的選擇了,不過對他而言則是相當對味的一道,是Australian Wagyu beef tenderloin, foie gras and olive oil potato puree,試了一口和牛柳,是medium的火候,肉味濃郁是肉質軟嫩無渣,有質素。薯蓉方面,可能因為不是用牛油推出來所以幼度始終差一點,平心而論是中上質素的,只不過如好友C所言,只要你食過Robuchon的薯蓉的話,你就很難會把其他薯蓉方在眼內。而鵝肝也是他的「飛佛」之一,據他所言是刻意做得比一般的結實一點,令其口感介於和牛柳和薯蓉之間。吃了好幾年,大家都慢慢懂得猜度大廚的意念。
好友C的甜品
我的甜品則是Baba with apple compote and rhum semifreddo,對於甜品,小弟一向也沒有太多的評價。
Petit Four是Madeleine,外微脆內鬆軟,是理想的口感,加了點朱古力醬在上面在味道上是個不錯的點綴 ,另外一款則是流心焦糖朱古力。遺憾的是沒有一杯好咖啡作伴。
單論菜式的質素,這裡的絕對有一星的水準,可以看得出大廚的創意和配撘的用心。不過整餐下來總是有點患得患失的感覺,先是沒有Amuse bouche,餐後亦沒有問我們要不要咖啡或茶,雖然這都不是必然的,但這也是我們在星級西餐廳(還要是在高級酒店中)首次遇到的,對我們來說也是開了眼界的。
不經不覺今年已經是第四年「追星」了,其實有一位最要好的朋友陪自己「東征西討」是一種福份來的,客套說話不多說,但也跟他說聲生日快樂!
地址︰尖沙咀柯士甸道西1號環球貿易廣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