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強積金,意義何在?
今天上班聽同事在討論剛收到的強積金季度結算表,差不多每個都是苦瓜口面,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蝕錢都是意料中事了。
自己一直都抗拒證券投資,詳細原因之後再跟大家分享。基於自己這樣的想法,當此情景之下,自己心裡不禁浮出很多疑問。
強積金的原意,是讓在職人仕每月儲起一小部份的薪金,透過基金投資的方式讓財富增值,以支持退休後的生活。我不否認強積金的原意是好,尤其是對那些不懂儲蓄的人,令他們到退休時至少有一定數目的金錢,不致於晚年的生活太坎坷,也節省政府對他們的支援。
往往,現實跟理想總有一些出入。首先,透過基金投資方式讓財富增值並不是必然的,試想想基金公司向你推銷他們的投資產品時他們會怎樣說?「假設每年增長率為百分之五,你多少年後就有多少回報」「月供基金的好處是透過平均成本法令你的風險減低」,這是說話時否似曾相識呢?但他們是否怱略了一些東西呢?每年是否都會百分之五的增長而一直不會虧蝕?平均成本法的分散風險能力是否一直保持不變?說一個實際的例子,零八年的金融海嘯,恆指在短時間從最高點回落接近六成,從相反的方向去看,恆指要反彈兩倍才能回到高位。如果以每年百分之五的增長率去計算,要超過二十年的時間才可以回本!當然這只是比較誇張的例子,我想帶出的是很多時以中短線來說經濟下滑的速度比回復的速度快得多,而且長線的經濟增長往往比我們想像的少,還有就是辛苦儲來的強積金是否有增長是由很多我們不能控制的因素主宰的,到退休時拿出來的錢隨時比你自己儲的還要少,更談不上要追甚麼通漲了。
另外,強積金對於不太會儲錢理財的人可能是好事,但對於平時會儲錢的人來講強積金無疑是削弱了他們的儲錢和投資的能力,以我自己為例,多年來供的強積金佔我自己的個人儲蓄差不多三分之一,如果不用供強積金的話,手頭上的本錢可以作更多更有效的投資,絕對有可能比放在強積金裡慢慢虧蝕好。更何況,正常來說人的賺錢能力會隨年齡增長,在年青時供的部份其實只是佔少數,那何不在某個年紀後才需要強制供款?讓年輕人能更靈活地運用他們的金錢?
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強積金根本不是為一般不懂和不會進行基金股票投資的人而設的。如果你是不懂基本投資概念的人,大多數就是在強積金中蝕錢的人。而懂得投資的人也不一定能在強積金中賺錢,因為要在強積金中賺錢需要很多時間打理自己的投資組合,切換投資組合的時間要拿捏得很好,這並不是普羅大眾有能力做到的。很多人對於強積金的理念是,我只要趁年青時選個高回報組合,每個月定期供款,不用怎樣打理,過一段長時間後就可以有理想的回報,當然接連數年的基金成績表就能把這種觀念徹底粉碎。事實上連我自己在內很多人對於管理強積金的第一步 - 選擇合適的投資組合的認識都不深,通常我們都只能透過基金公司的資料了解到可供投資的基金內容,很多時即使看過資料,也不會太明白箇中內容和風險,基金公司對我們的支援也不多,即使有也還要想想他們的介紹是否只對他們自己有利。最後我們唯有糊裡糊塗地按資料所述的風險來決定資金分佈,有點像被「焗賭」的感覺,而焗你賭的更是本應以民為本的政府。既然強積金是需要自己打理的話,而基金公司提供的服務是這麼有限,我真的不明白為何無論賺蝕都要付管理費,別看一兩個百分點像是很少,這正正是蠶食你每年只有百分之幾的強積金盈利的重要因素,以香港現在三百多萬勞動人來說,如果每人有十萬元的強積金供款,香港整個強積金規模已達三千億之多,百分之一至二已經是數以十億計,這些管理費就被不知為你做過甚麼的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袋袋平安,所以金融業怎會不是最賺錢的行業呢?還未計你虧蝕(如有)的部份不是蒸發掉就是落在基金大戶等手上。可以的話,我希望基金經理的角色是按客人心目中的風險來進行任何類型的投資,為客人爭取最大利益,而不是單單去「管理」我們所選擇的投資類別。當然,在金融市場這個大賭場中,無人蝕錢又何來有人會賺錢呢?
可能大家會覺得我是「受害者」才有以上的想法,但平心而論,以上很多都是無論賺蝕都改變不了的事實。在個人的角度來說,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真的希望不用供強積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